第354章 皇室来人-《我的岳父是崇祯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当夕阳晚照,红衣红甲的大明骑兵流连于贝加尔湖畔,在冰天雪地中拉成了长长的影子。

    翻身,下马。

    周阿布眼中闪烁着傲然:“传令,扎营。”

    这里有水源,有更低,将凿开冰面还有大量渔获,有成群结队的野兽,丰富的自然资源,可以为后方减轻很多补给上的压力。

    此外他还身怀密令。

    义父叮嘱他,等到这里春暖花开之后,大明还要在这里修建城池,一座横亘于湖畔的巨大城池。

    瀚海城。

    此城建成之日……

    周阿布眼中闪烁着森森寒芒,那便是,屹立于大明帝国最北方的一座大城市了,事关重大。

    “哈哈。”

    欢声笑语中,士兵贝加尔湖畔嬉戏起来,开始建立营地,炸冰取水,喂马,生火做饭……

    一面成群结队的向着哥萨克人逃走的方向。

    继续追击。

    沙俄。

    冬宫。

    富丽堂皇的宫殿中,死一般寂静,哥萨克人溃败,顿河哥萨克首领,帝国功勋元帅小叶尔马克阵亡的消息。

    这噩耗将年轻的沙皇惊呆了。

    好似一夜之间,天降霹雳,将沙皇阿列克谢震傻了,前线一败涂地,他花费了重金的强大联军打了水漂。

    现在贝加尔湖丢了,东西伯利亚丢了,沙皇看了看世界地图,惊恐的发现乌拉尔山以东。

    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……

    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明军了。

    这是多大一块地盘呀,面积比沙俄本土还大几倍,并且,在这块地盘上还有几座坚固的沙俄城市。

    一下子这些城市都成了孤城。

    外无援兵。

    内无粮草。

    这损失也太大了,年轻的沙皇完全接受不了,便好似被踩了尾巴的猫,平时日里的斯文不见了踪迹。

    腾的一下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炸毛了。

    可他全然忘记了一件事,西伯利亚这块地盘本来也不是沙俄人的,是沙俄从游牧民手里抢来的。

    这块地盘真正到了沙俄人手里,其实还不到五十年时间,可对领土近乎于执拗的追求,让这位沙皇陛下气炸了。

    这和主张退让的大明儒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一个是拿拿拿。

    一个是让让让。

    愤怒的沙皇当日便召开了御前会议,会议上,沙皇暴跳如雷:“反击……朕要御驾亲征!”

    几位辅政大臣,亲王,公爵也杀气腾腾,都叫嚣着要出兵,可唯独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。

    沙皇阿列克谢的老师莫洛佐夫。

    熊这种生物不怎么聪明,可一群熊里面总有几头聪明的,莫洛佐夫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。

    这个人是近代沙俄的大脑,也是政策制定者,可以说是近代沙俄国父级别的人物了。

    当一群崇尚暴力的野蛮棕熊,有了一个聪明的领导者,这事儿……

    就有点可怕了。

    实际上,此君才是近代强大沙俄帝国的缔造者,沙皇阿列克谢就是他从小精心栽培出来的杰作。

    真正让沙俄强盛起来的彼得大帝,就是他的徒孙。

    “且慢!”

    这时候,辅政大臣,帝师莫洛佐夫劝住了暴怒的沙皇,这个聪明人清醒的看到了沙俄如今面临的危机。

    如今……

    派往东线的远征军惨败,南方刚刚征服的塔里木汗国,正在爆发大规模的叛乱,北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邻居,瑞典王国不怀好意。

    这一切都让莫洛佐夫警觉起来,果断的阻止了沙皇的鲁莽行为。

    还别说。

    沙皇对这位帝师还真是言听计从。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沙俄帝师眼中闪烁着睿智的神采,做出了一系列应对,东线败局已经无可挽回,他提议在东线收缩兵力。

    “请陛下派出部队,在乌拉尔山中段布防,接应哥萨克人的败兵。”

    “将明军挡在乌拉尔山!”

    莫洛佐夫在地图上点了点,果断的将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让了出去,同时决断道:“对南方叛军的清缴要加大力度!”

    沙皇虽然不愿意,可还是艰难的点了点头,做出了一番战略部署。

    莫洛佐夫起身,走到了冬宫里悬挂的世界地图前面,陷入了长时间的思索,良久才转过身来。

    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。

    “请陛下随老臣,前去觐见尼康神父。”

    这个尼康神父是什么人呢?

    德高望重的大神父,下一任东正教大牧首热门人选,在这样危急的关键时刻,只有教会能拯救帝国了。

    面色凝重的帝师带着年轻的沙皇,走向了高大的修道院。

    宗教对于沙俄帝国,对于欧洲人来说,就好似儒教在大明的地位,甚至比儒教更加根深蒂固。

    好似华夏人对儒教一般,早已经成为文化,历史,甚至价值观的一部分,想丢又丢不掉。

    不丢掉又不行。

    可纵然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界,宗教有种种腐朽,作恶多端,可每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

    宗教也就变成了欧洲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。
    第(1/3)页